小農機開進丘陵山地(國民眼·村落水電維修價格復興新景象⑦)


引子

地處丘陵山區的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人均耕地僅0.72畝,且田塊窄小又疏散,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卻達78.82%。

稻浪滾滾信義區 水電,機聲隆隆。7月中旬,雙峰縣早稻陸續開鐮收割。雙峰縣鑫農農機服務農平易近專業一起配合社出動6臺收割機、5臺旋耕機、2臺插秧機和5臺拋秧機,對一起配合社種植治理的稻田開展機械化作業。

“這里面積最小的一塊田只要一分,但小農機可在地里暢通作業,已實現耕種收全環節機械化。”指了指身邊剛拋下秧苗的水田,鑫農農機服務農平易近專業一起配合社理事長葛可為說,“我們這兒田塊窄小、大安 區 水電 行坎高土薄,過往農機進不了田,到了農忙時節,一家人得起早貪黑忙上好幾天,累得腰都直不起來。”

農業機械化是加速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抓手和基礎松山區 水電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發展農業科技放在加倍凸起的地位,鼎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同黨。

水電 行 台北我國丘陵山區耕空中積達6億多畝,占耕地總面積的三成擺佈。受地形條件等原因影響,丘陵山區今朝依然是我國農業機中正區 水電行械化發展的單薄區域。農業農村部2021年12月印發的《“十四五”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指出:“從區域上看,南方平原地區機械化發展較快,南邊地區特別是東北丘陵山區發展較慢,典範丘陵山區縣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低于50%。”

本年中心一號文件對2022年周全推進鄉村振興重點任務進行了安排,此中提出“周全梳理短板弱項,加強農機裝備工程化協同中山區 水電攻關,加速年夜馬力機械、丘陵山區和設施園藝小型機械、高端智能機械研發制造并納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予以長期穩定支撐”。《“十四五”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也明確請求“加速補齊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短板”“推進適宜裝備研發推廣”“推進農田宜機化改革”“推進作業服務形式創新”。

近年來,雙峰縣支撐引導當地農機企業研發推廣適應丘陵山區耕耘特點、覆蓋農作物種植全鏈條全環節的小型農機,開展農機技術服務培訓、農業基礎設施宜機化改革,推動實現小型農機用得上、用得好。2019年1月,雙峰縣進選農業農村部公布的“全國第三批率先基礎實現重要農作物生產全部旅程機械化示范縣(市、區)”名單。

農忙時節,記者走進雙峰縣的田間地頭,聽小農機大安區 水電開進丘陵山地的故事。

一起配合社理事長葛可為——

“山地用上小農機,鄉親們既省時省力,又增產增收”

水田里,葛可為駕駛著小型聯合收割機來回穿越,一排排稻穗被爽利地收割,稻稈經機器破壞后從后側排出當場還田。收割完成,葛可為將收割機開上機耕道,按下“送糧”鍵,一粒粒稻谷經一根圓形管道落進三輪車貨廂,隨即被運往一起配合社進行烘干作業。

站在田埂上,65歲的雙峰縣荷葉鎮神沖村村平易近曾廣德笑意盈盈,言語間透著豐收的喜悅:“我家兩畝多水田大安區 水電行,半個小時就收完了,收了900多公斤稻谷呢!”

這幾年,隨著年歲增長,曾廣德體力年夜不如前。家里的承包田,他種了雙季稻,將耕田、植保、收割這類活交給葛可為開辦的農機一起配合社承擔,本身儘管育秧、插秧、澆灌等。

收割作業一結束,曾廣德便用鋤頭在田埂挖了一個口,一股淨水立時從溝渠流進田里,“今天一早,老葛過來耕田,滅茬、耕翻、耙地等都是機械化操縱,半個鐘頭就能落成。我當天就能插完秧,比過往省勁多了。”

“過往幾乎沒有機器用,哪輕松得起來?”大安區 水電行回憶起20多年前農忙時的情況,58歲的葛可為告訴記者,“手拿鐮刀割稻穗,犁田耙田加整地,還要爭水栽禾苗,家里3畝田起早貪黑要忙一個禮拜。”

台北 水電 行2000年1月,葛可為把自家水田無償拜託給鄰居耕種,本身和老婆到省會長沙經商,一往10多年。

中山區 水電行2013年回鄉過年時,葛可為兩口兒偶爾來到位于縣城的農機買賣市場。一臺臺小農機,讓他們面前一亮,也捕獲到商機。“沒想到現在有這么多適合我們丘陵山區機械化作業的小農機。”夫妻倆很快決定回神沖村創業,和幾名村平易近配合出資成立了鑫農農機服務農平易近專業一起配合社。

“我們的小農機很受歡迎,通過種糧和開展農機技術服務,往年一起配合社純支出149萬元。”指了指身邊一臺雙峰縣出產的微耕機,葛可為邊介紹“女兒跟爸爸打招呼。”看到父親,藍玉華立即彎下腰,笑得像花似的。邊演示:這臺高1米、耕幅1米的微耕機,份量輕,個頭小,能在小地塊作業,配上相應機具,還兼備噴水、抽水等效能。

“在我們丘陵山區,田塊‘碎片化’現象比較廣泛,有的水田即使成片流轉,因受地形條件影響難以完整撤除各地塊間的田埂,農機仍只能在小塊田里作業。”葛可為說,“我們一起配合社辦得紅火,一個主要緣由就是搭上了當地鼎力發展小農機產業、加速補齊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短板的快車,經過適地化改革、研發出的小農機輕便靈巧,解決了丘陵山區農機‘下田難’‘作業難’問題。”

不只耕種,在育秧、烘干、脫粒等環節,小農機也發揮著高文用。葛可為說,過往人工育秧,秧苗分布疏密不均、發育先后紛歧,一畝秧田供應約15畝年夜田的秧苗。采用機械化育秧,秧苗分布均勻、生長分歧,一畝機育秧田能供近水電網20畝年夜田的秧苗,有用節省了育秧田面積,進步了耕天時用率。

“山地用上小農機,鄉親們既省時省力,又增產增收。”葛可為介紹,今朝一起配合水電行社已購買各類小農機70多臺(套),為周邊10個村的500多戶小農戶供給社會化服務。

雙峰縣共有55.5萬畝水田。截至往年末,全縣一季稻、雙季稻播種面積合計達到99.81萬畝,稻谷總產量44.92萬噸,實現穩中有增;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8.82%,同比增長2.3%。

農機企業負責人劉若橋——

“丘陵山區農業生產面臨什么難題,產品就著力解決什么難題”

水電網第二天,葛可為如約來給曾廣德耕田。

“老葛,又換新機器啦?這新機器好在哪?”曾廣德發現,葛可為本年駕駛的旋耕機和今年紛歧樣:以前是輪胎式的,現在是履帶式的。

“好處多著呢!”葛可為鉆進駕駛室,撥動身旁的操縱桿,旋耕機隨即在秧田里平穩穿越,前行、轉彎、調頭,犁深、耙細、撫平……紛歧會兒,兩畝多水田便翻耕完畢。

前些年,葛可為購買了幾臺輪胎式年夜型旋耕機用于平整地盤。可是幾年下來,耕耘土層一年比一年軟。一次,水電師傅旋耕機開進一塊水田,轉了兩圈就陷進泥里,足足有一米深。

“傳統的年水電行夜型旋耕機中山區 水電行在我們這里‘不服水土’,這種采用履帶式設計的旋耕機,輕便靈活,接地壓力小,機身不易墮入稀泥,也不會對土質形成傷害。”葛可為介紹,機身還加裝了用于施肥、起壟的中山區 水電行設備部件,可以一機多用。

這款履帶式旋耕機,是湖南省農友機械集團無限公司研發生產的。“農平易近需求什么,就研發生產什么;丘陵山區農業生產面臨什么難題,產品就著力解決什么難題。藍玉華點了點頭,深吸了一口氣,才緩緩說出自己的想法。”公司董事長劉若橋說,“我們安身丘陵山區特點與農平易近生產生涯實際,研發耐用靠得住的小農機。”

為做好小農機的生產研發,劉若橋這些年經常帶隊到田間地頭調研。2015年7月,他來到雙峰縣永豐鎮的一個小山村,清楚村平易近應用農機作業的情況。村平易近向他反應,山腳下的田年夜都是深水田,水分多、泥層軟,農友公司生產的旋耕機雖然玲瓏,適應山區作業,但輪胎經常會陷進泥里,開不出來。

畢業于湖南農學院(現湖南農業年夜學)農機系的劉若橋,在村台北 市 水電 行里調研時看到挖土機爬坡過坎的施工場景,遭到啟發:把旋耕機的輪胎換成履帶,能不克不及解決這個問題?回到公司后,他當即組織科研人員開展論證、研發。2016年頭,履帶式旋耕機研發投產,頗受市場歡迎。

這樣緊貼生產實際的研發不是個例。一款售價1000多元的小型碾“姑娘是姑娘,少爺在院子裡,”過了一會兒,他的神色變得更加古怪,道:“在院子裡打架。”米機,這些年已歷經屢次更換新的資料迭代,機能不斷優化。

一次,劉若橋到雙峰縣青樹坪鎮調研公司生產的小農機應用情況。一名村平易近告訴他:“碾米機很耗電,一啟動,堂屋的電燈就不亮了!”

原來,當地一些村平易近家中電壓較低,帶不動碾米機運轉。針對這一問題,公司反復試驗、研發改進,通過改裝碾米機蓋上的配件,以此減輕碾米機任務負荷,下降所需電壓。

這樣的技術改進還有良多:通過加裝振動篩,可以輕松往除稻谷里夾雜的沙粒;通過研發圓筒篩,擴年夜了篩除雜質的面積,進一個步驟下降碾米機能耗。“每一次技術改革,都努力于更好解決生產實際中的問題。現在,公司生產的碾米機年銷售量達到10萬多臺。”劉若橋介紹。

婁底市政協副主席、雙峰縣委書記彭石清介紹,雙峰縣現有80多家農機生產企業,此中規模以上企業60多家。“這幾年我們持續出臺助推農機企業發展的政策辦法,引導當地農機企業瞄準丘陵山區需求開展技術研發攻關,推動研發一批輕便、實用、實惠的中小型農機。”

近年來,雙峰縣每年撥付專項資金,重點支撐農機企業開展產學研一起配合。縣里科技、工信、農機部門等組織農友公司等5家龍頭企業,引進技術專家,牽頭組建雙峰縣丘陵農機研討院,圍繞關鍵技術、主要零部件開展科研攻關。“科研帶動,雙峰縣小農機產品已有60多個品種、300多種型號,為我們丘陵山區推動農業機械化作業打下了基礎。”彭石清說。

縣農機技術推廣培訓中間主任郭棟梁——

“加年夜補貼、開展培訓,有用解決了農機買不起、不會用的問題”

一年一度的湖南省農業機械、礦山機械、電子陶瓷產品博覽會(以下簡稱“信義區 水電行湘博會”),每年都會吸引不少農機企業參展。葛可為這些年也從不出席,總能挑中間儀的農機具。

往年12月,第十二屆“湘博會”在雙峰縣舉行。開幕當天,葛可為就逛起了展會,展廳展出的一臺有序拋秧機惹起他的留意:輕便靈巧的機身,天天可拋秧100畝田,秧苗分布均勻整齊,畝產還能增添10%。

現場刷卡付款,葛可為以5萬多元的優惠價格購買了這臺設備,“算上國家、省、市、縣四級補貼,補貼力度超過50%,很劃算。”

2020年3月,湖南省農業農村廳、台北 水電 行省財政廳印發《進一個步驟強化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加速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若干辦法》,明確“開展重點急需機具累加補貼”“鼓勵各地實施糧食生產單薄環節機具累加補貼”“著力建設漢壽智能農機產業園和雙峰農機特點小鎮”。雙峰縣陸續出臺政策,將省里規定的10年夜類21個小類51個品目標農機具所有的納進補貼范圍,對有序拋秧機等糧食生產單薄環節農機具給予必定額度的累加松山區 水電補貼。本年以來,雙峰縣已累計發放農機購置補貼1500余萬元,補貼農機具3400多臺(套)。

裴母詫異的看著兒子,毫不猶豫的搖了搖頭,道:“這幾天不行。”

買得起,還要用得好。葛可為記得,本身2014年剛學駕駛插秧機時,讓機器直行都費勁,熟練的農機手一天能插秧40畝田,他最多插10畝。現在,葛可為不單駕駛技術嫻熟,還會相關的維修。

“老葛,插秧機軸承斷了,能不克不及幫忙了解一下狀況?”本年7月的一天,葛可為接到一名農機手打來的電話,趕忙帶上東西箱來到地里。到達后,他敏捷地用扳手擰開螺絲,拆下舊軸承,再把新的裝上往,檢查確認其他組件狀況。不到20分鐘,插秧機便恢復了作業。

“農時不等人,農機手也要成為農機補綴方面的一把好手。”葛可為告訴記者,這些年縣里舉辦有關農機操縱方面的培訓班,他都報名參加。為插秧機更換軸承的技術,就是本年初在縣里舉辦的水稻機插機拋技術培訓班上學來的。

2018年1月,鑫農農機服務農平易近專業一起配合社社員彭浩東參加了植保無人機操縱技巧培訓,給一起配合社農機服務開展帶來了新技術。“植保作業由‘身上背’變成了‘天上飛’。過往,為40畝稻田噴灑農藥要兩天,現在只需20分鐘。”驕陽當頭,無人機頂著日頭飛行,彭浩東站在樹蔭下操縱,“通過mobile_phone軟件設定飛行路線、速率和噴灑量,不傷秧苗,還能減少農藥應用量。”

近年來,圍繞進步農機操縱和農機維修等技巧,雙峰縣持續組織開展培訓,著力打造高素質的農機技巧人才隊伍。縣農機技術推廣培訓中間主任郭棟梁說:“培訓不只是在課堂上,只需村平易近有需求,我們隨時上門服務,在幫助解決問題的過水電程中開展實操教學。”

本年春耕期間,鎖石鎮梽木村種糧年夜戶王庚件給縣農機技術推廣培訓中間打來電話。原來,近300畝稻田插秧期近,他的插秧機卻出現毛病,不執行操縱指令,還發出“咔咔咔”的異響。

一小時后,郭棟梁趕到村里,他卸下插秧機機身蓋,仔細檢查零部件,終于找到毛病緣由:電子均衡尺和電子均衡機咬合不到位,發出異響。均衡裝置出現問題,導致機器無法正常執行操縱指令。

忙活了幾個小時,郭棟梁帶人一邊維修機器,一邊給王庚件剖析毛病緣由,講解維修操縱道理。王庚件緊鎖的眉頭伸展開來,“既解決了問題,又讓我學到了知識,下次再出現這樣的毛病,我本身就能處理。”

“加年夜補貼、開展培訓,有用解決了農機買不起、不會用的問題。”郭棟梁介紹,近年來雙峰縣每年舉辦各類農機技術培訓10多場,年均培訓600余人次。

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謝聯宇——

“地盤連片流轉、農業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助力解決農機下田難、作業難”

稻田里吹來的風,夾雜台北 水電 行著禾苗的幽香。農忙時節,看著葛可為將拋秧機開上田埂的場景,他的老婆賀俊青回憶起徒手搬農機的舊事。

20多年前,葛可為花了300多元買了一臺小型耕整機,雖說一天能平整3畝地,搬運卻是個年夜難題。“田埂超出跨越水田一米多,農機不克不及直接開到田里,只能拆解成幾個部門,分開搬運進田,組裝后再應用。”賀俊青說,“有一年農忙,忙到夜里才干完,我們兩人抬著發動機往田埂上搬,結果我腿一軟,就被機器壓陷進了泥里。”

現在情況年夜分歧。葛可為指著稻田旁3米寬的機耕道說,“這條機耕松山區 水電行道先前是泥巴路,趕上水電網下雨天,拖沓機剛從這丘田開上來,就滑到那丘田里往了。現在你看,泥巴路上鋪了碎石子,即使下雨天,農機進出也不打滑。”

雙峰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謝聯宇介紹,雙峰縣近年來持續開展農田宜機化改革,實施包含修復機耕道、完美澆灌溝渠、山塘防滲護砌等在內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截至今朝,全縣已陸續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4大安區 水電5.63萬畝。

“改地適機”、規模化經營,都以地盤流轉為基礎。但是,這個問題也曾讓賀俊青頭疼,“我們2013年剛前往神沖村創業時,村里多是‘斗笠田’‘巴掌田’。為連片流轉地盤,我們常挨家挨戶上門溝通。”

這兩年,賀俊青直接與相關村集體簽訂協議,就能流轉連片的水田,“我們一起配合社流轉的3000多畝水田來自8個村的600多戶村平易近。村里出頭具名征求村平易近意見,讓我們可以安心搞生產。”

這兩年,為支撐一起配合社和年夜戶規模化種糧,雙峰縣慢慢摸索以村平易近小組為單位推進整組地盤流轉,在征得村平易近批準的條件下將零星地塊“打包”流轉,解決地盤連片流轉難的問題。截至今朝,全縣水電師傅已流轉水田30.79萬畝,流轉率超過55%。

謝聯宇說:“地盤連片流轉、農業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助力解決農機下田難、作業難,讓小農機不僅用得上,更能用得好。”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